正在加载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时间:2025-04-12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过了处暑,还要热多久?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1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2

不过,处暑节气所处的8月底到9月初,往往是进退两难的天气。今年的处暑是在8月23日,处暑节气到来时,我国北方地区已经率先开启了夏秋转换,而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暑热仍在持续。在民间,关于处暑后的天气,有着“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说法,意思是处暑时节天气仍然暑热难耐,就如同秋老虎一般猛烈。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3

处暑时节,秋老虎究竟有多猛?中国天气网盘点了1991年至2020年处暑节气期间大城市高温日数排行榜,发现南方城市占据了前十名的绝大部分席位。南昌以平均4.7天的高温日数排在首位,也就是说,处暑时节南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会出现高温。福州和重庆分别以4.4天和3.9天紧随其后,长沙、广州、武汉、南宁等地的高温日数也超过3天。大城市中,只有西安在处暑时节平均高温日数超过3天,以3.1天排在第七位。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4

进入处暑节气,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开始由热转凉,而南方地区虽然高温依旧,但总体强度在逐渐减弱。那么,处暑之后,南方还要热多久呢?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从出伏(今年出伏时间为8月25日)到秋分(9月23日),是秋老虎最常出没的时段。虽然立秋已过,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仍未入秋,暑热仍在。统计显示,江南、华南等地每年处暑期间(8月23日至9月6日)的高温日数在4天左右,占到了整个夏季高温日数的近三分之一。

处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5

王伟跃介绍,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本身反映的就是暑热终止的意思,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热量条件差异较大,处暑时节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都会真正进入凉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气候

常年来看,华西地区秋雨绵绵的时候,江淮、江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9月上旬往往还会遭遇一段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这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不过,随着副热带高压东退南撤,秋老虎也将逐渐减弱、消失。通常来说,北方秋老虎要比南方的弱一些,持续时间也相对短一些。处暑时节,北方地区往往秋高气爽,比较舒爽宜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处暑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地区还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预计8月21日夜间至24日,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这次降雨过程范围广、强度大、局地降雨极端,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80~160毫米,局地可达20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这次降雨过程将是今年华北地区遭遇的最大范围强降雨,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22日至23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上述地区需警惕次生灾害的发生。这次降雨过程之后,北方地区将迎来一次比较明显的降温,尤其是最高气温的降幅会比较明显,像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一带,最高气温基本会降到30℃以下。

处暑时节,天气由热转凉,秋意渐浓,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后,气候渐干燥,多吃水果蔬菜,补充水分很有必要。梨,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梨,又名果宗、玉乳,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解热。在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放河灯也是处暑时节的重要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