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揭秘:四川为何频繁遭遇地震之困?

时间:2024-11-30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为什么四川总是地震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到历史地震记录,多个维度共同解释了四川为何总是地震。

揭秘:四川为何频繁遭遇地震之困? 1

地理位置的影响

四川省位于中国的内陆,周围被高山环绕,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地壳厚度和构造复杂性使得四川成为一个重要的地震带。四川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处于多个地震带的交汇处,包括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区域。这种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地面上逐步隆起形成耸立着世界最高峰的青藏高原,地下地壳厚度也同步逐渐加大成为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当青藏高原的隆起足够高之后,就有一些地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两侧滑移。与四川关系密切的是向南东方向滑移的巴颜喀拉块体与川滇块体。正是这些块体的相互运动,在它们的边界断裂带发生了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形成若干地震带。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四川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主要由多种地质单元构成,包括古老的基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这些岩石的不同性质和构造,使得地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此外,四川地震带的活动与周边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例如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断裂系统

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成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区域。从1169年至2021年,龙门山地震带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07次(含汶川地震的余震),其中6.0-6.9级18次,7.0-7.9级6次,8级1次。龙门山地震带沿着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北侧的岷江断裂、虎牙断裂、树正断裂等)中强以上地震密集分布。

此外,鲜水河地震带沿着川滇块体与巴颜喀拉块体交界的鲜水河断裂带中强以上地震密集分布的带状区域,被称为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沿着川滇块体东边界活动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中强以上地震分布的带状区域被称为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从624年到2021年6月,共有5级以上地震记载14次,其中6.0-6.9级6次,7.0-7.9级3次。

名山-马边-永善地震带沿着名山、峨边、马边到云南永善有一条中强以上地震集中分布的带状区域,被称为名山-马边-永善地震带。这里没有大型活动断裂带,但有9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在这个总体走向北25—30°西,宽25—30Km的区域里分布,有人把它们称为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该带共有5级以上地震记载50次,其中6.0-6.9级6次,7.0-7.9级2次。

金沙江地震带是巨大的有强震发生的金沙江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北起四川白玉附近,经巴塘、德荣,进入云南直到剑川以南与红河断裂相交,全长约700km,在四川境内中强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巴塘附近,先后发生过1722年≥6.0级,1870年7.3级,1923年6.5级,1989年6.7震群以及若干5级地震。

上述三条地震带共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占全省7级以上地震总数的81.8%,是四川最主要的三条地震带。上述三条地震带呈“丫”字形,构成四川地震分布的骨架。这些地震带的存在和活动,直接导致了四川频繁的地震活动。

历史地震的回顾

四川的地震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载。从公元前26年至2021年底,四川省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09次(含汶川地震的余震),其中6.0-6.9级60次,7.0-7.9级21次,8.0-8.9级1次。四川之所以频繁发生地震,主要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记录、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上世纪1970年代初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地震部门后的几十年里,关于各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排序有一种说法,四川位列台湾、新疆、西藏、云南之后,排名第五。虽然已经查不清楚这种说法的确切出处与依据,但查阅各省历史地震目录统计可推测,当时可能是以7级以上地震次数为主,兼顾8级地震的次数排序。

进入21世纪的21年里,四川发生了1次8级(汶川8.0级地震)和2次7级地震(芦山7.0级和九寨沟7.0级地震),若按7级或8级以上地震数排序,都是四川与新疆并列第一。若按地震灾害严重程度排序,四川绝对第一。

2022年,我国共发生3.0级及以上地震726次,其中5.0到5.9级43次,6.0级到6.9级10次,7.0级以上0次。地震次数最多的前五个省份依次为台湾、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其中,四川共发生3.0级及以上地震84次,5.0到5.9级4次,6.0级到6.9级3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9月5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6.8级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

四川地震活动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西强东弱,与四川地形西高东低大体一致。四川的所有7级以上与大多数6级、5级地震发生在川西高原(属青藏高原东部)及其边缘的活动断裂带上。

2022年以来,四川发生多起强震大震,灾害严重。9月5日的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灾害损失最大的地震。地震灾害区域相对集中,地震次生灾害严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虽然地震是自然现象,但通过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防灾措施,可以降低地震带来的风险。面对未来,四川需要继续加强地震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四川省在地震预警、抗震救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完善抗震救灾预案等措施,四川正在逐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地震防御体系。

综上所述,四川之所以总是地震,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记录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防灾措施,可以降低地震带来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