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八月十五经典古诗词精选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月圆之夜、团圆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人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祭祖先,寄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一天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人情之浓,以及那份淡淡的乡愁,都化作了一行行流传千古的佳句。
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中通过对边塞秋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深思念,以及因战乱而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悲伤。在这月圆之夜,杜甫所见的月亮,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因为他心中的思乡之情,使得这轮明月也仿佛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中秋佳节更是留下了传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苏轼在中秋之夜把酒对月,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奈与超脱。他渴望回到天上的仙境,却又害怕那里的寒冷与孤独;他欣赏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却又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他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和美好祝愿。
与苏轼齐名的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中秋之夜也有佳作《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首词中,辛弃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同时借月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他质问月亮上的嫦娥,为何让白发欺负自己,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不甘。最后,他幻想乘风万里,直下看山河,斩去桂树的枝叶,让月光更加明亮,寓意着自己希望铲除一切阻碍,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也是中秋佳节不可多得的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中,张九龄描绘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壮观景象,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他埋怨漫漫长夜,让人相思难眠;他熄灭烛火,欣赏满屋的月光,却又感受到露水的滋润。他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给远方的亲人,只能在梦中与他们相见。这种深情的思念和无奈,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秋佳节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之作。
宋代诗人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则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云。”诗中,米芾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中秋之夜淮海地区的月色之美,如银般闪耀;万道虹光孕育着珍珠般的美丽景象。他想象着天上如果没有修月的门户,那桂枝岂不是要撑破向西的云彩?这种大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奇幻和浪漫的色彩。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则更多地表达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比昔年与今年的中秋之夜,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感慨。他回忆起当年在曲江池畔、杏园边赏月的美好时光,而如今却只能孤身一人在湓浦沙头的水馆前赏月。他望着西北方向的故乡,却不知何处是归途;他望着东南方向的月亮,却不知已经圆了几回。最后,他感叹昨晚的风吹过,却无人理会他的思绪,而今夜的月光却依然如往年般明亮。这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感慨,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中秋节的古诗不仅描绘了月色之美、人情之浓,更寄托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中秋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些古诗,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吧!
- 上一篇: 确定定向增发价格的方法与标准
- 下一篇: 轻松掌握:如何更新健康宝中的个人照片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3
-
05/03
-
05/03
-
05/03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