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白帝'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含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究竟是指什么?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了李白流放途中,突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和壮丽景色。诗中意境高远,风景如画,情感真挚,被后人广为传颂。然而,对于诗中的“白帝”,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白帝”究竟是指什么呢?
一种说法认为,“白帝”指的是白帝山。白帝山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古代曾建有白帝庙(又称先主庙),供奉着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及其部将萧何、张良等人的塑像。据说,白帝庙内还有一口大钟,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会听到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因此又有“白帝城钟鸣”之说。李白在流放途中,曾经过此地,并在此逗留。他告别白帝山时,正值晨光初照,云霞满天,因此有“朝辞白帝彩云间”之句。这种说法在《大清一统舆图》和《四川通志》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白帝”指的是白帝城。白帝城并非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集古城、庙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位于长江三峡西头,是三峡的西大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备受关注。据史料记载,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并在白帝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形如白龙,直冲云霄,公孙述便借此自号“白帝”,并改城池所在的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此后,历代著名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白帝城时,被这里的山水景色和人文气息所感染,因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帝”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五天帝分别指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和中央黄帝轩辕。其中,白帝少昊是黄帝的长子,母亲为嫘祖(一说为女节)。他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五方上帝之一,主管西方,掌管秋天的季节变化,又是西方天帝。他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一位手持金剑、身骑白色神兽的威严帝王。然而,这种说法在《早发白帝城》的解读中并不常见,因为诗中并未直接涉及到神话传说或宗教色彩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白帝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说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和解读。例如,有人认为“白帝”是指李白的友人或同僚;有人认为“白帝”是李白心中的一种理想或信仰;甚至还有人认为“白帝”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到的一位神秘人物或神秘现象。然而,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和文学依据,因此难以被广大学者所接受。
在探讨“白帝”究竟是指什么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象征性。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在《早发白帝城》中,“白帝”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不仅代表了诗人告别的地方和经历的事件,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因此,在解读“白帝”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又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白帝”在《早发白帝城》中的具体含义可能因时代、文化和个人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是指白帝山、白帝城还是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少昊,它们都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境。作为读者和学者,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解读这首诗,从中感受李白的才华和情感魅力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上一篇: 淘宝购物全攻略:轻松学会如何购买
- 下一篇: IE浏览器无法打开网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2
-
05/02
-
05/02
-
05/02
-
05/02